提高舒適性 駕駛室減震的作用
舒適的駕駛室減震可以減輕駕駛疲勞,從而使駕駛員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路面上,這無論對于隨行人員、駕駛員、物流業(yè)主,還是路面行人,都有重要的安全意義,減震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5點。
⑴懸掛駕駛室,承受駕駛室的質(zhì)量,引導垂直運動。
⑵確保駕駛員可以感受到路面情況。
⑶優(yōu)化駕駛舒適性,隔離或減小振動,減小噪聲。
⑷提高安全性,承受最大沖擊力,吸收碰撞能量。
⑸允許駕駛室有一定的傾斜。
駕駛室懸掛一般包括獨立的駕駛室前懸架和駕駛室后懸架。每一個駕駛室懸架部分都包括彈性元件(主要作用是承受垂直載荷和緩和路面沖擊)、減振裝置(主要作用是加速振動的衰減)和導向機構(gòu)(主要是減少轉(zhuǎn)彎時駕駛室的側(cè)傾)。
常見的幾種駕駛室減震方式
1:螺旋彈簧搭配減震筒
螺旋彈簧作為彈性元件,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駕駛室減震方式。成本低,減震效果尚可。但部分車輛由于使用年限長久或減震彈簧質(zhì)量不過關,駕駛室后懸掛很可能往下塌,造成車頭向上仰的現(xiàn)象。而且在越野卡車上,螺旋彈簧是絕對的首選。由于經(jīng)常行駛野外,車輛也會經(jīng)受劇烈顛簸,特別像一些極端情況下出現(xiàn)車輛騰空的情況對駕駛室減震也是極大的考驗,如果采用氣囊減震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氣囊爆裂。
2:減震筒式
這種設計常見于上世紀8、90年代的奔馳卡車上,用獨立的減震筒達到駕駛室減震的效果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少看到。
3:空氣懸掛
由于采用氣囊減震,路面的顛簸能夠被空氣懸掛很好的吸收,它的減震效果是目前效果最好的。但在部分國產(chǎn)車上,駕駛室后氣囊與發(fā)動機排氣管設計間距過近,在顛簸路面上氣囊很容易與高溫排氣管發(fā)生接觸導致氣囊爆裂。
編后語
看到這里或許各位對應重型車的駕駛室減震方式都有了一個了解,在購車時也能夠注意到這個細節(jié),由于空氣懸掛成本比螺旋彈簧要高,選擇適合自己的減震方式才是最主要的。